2012/4/14

不負責任的讀書心得分享(一)

每個城市在你的記憶裏都有它獨特的味道,對於這幾年到處飛的我而言,台北的味道有很大部分是誠品構成的。不知何時養成的習慣,每一兩個星期必會到誠品走上一圈,看看排行榜上,或新書陳列區裏,是否有自己感興趣的,看到喜歡的作家出了新書,通常都會買入,其他的就是看看封底封面的簡介,覺得有點意思的就買來看看。

前陣子有個朋友要我介紹她幾本好書,當時隨口提了下面這幾本書,是不是好書我不敢說,只是印象中這一兩年讀到還覺得不錯的。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by 陳俊志導演

長期關注性別議題的陳俊志導演,將他的成長故事譜成一部家族史,在誠品看到這本書躺在新書區,只看了封面的介紹,就決定把這本書帶回家。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這本書,應該就是那句老梗:笑中帶淚,淚中帶笑,不過哭的時侯多了點,至少我是哭了很多遍啦。我想像,要把自己家庭故事,一字一句的寫下來,回憶那些好的、不好的,甚至是荒謬的、難以啟齒的過往,或許也是一種自我療癒的方式吧,當我自己也到了有許多過往可以回憶的年紀時,特別理解,這些好的、不好的,都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it is what made us who we are today!當有一天我們可以這樣坦然去看自己的人生,也許就能有一顆更開闊的心向前走了吧?

目送 by 龍應台
看這本散文集,應該沒有人不會想到朱自清的「背影」吧,只不過「背影」是由子女的角度來寫父母的付出,而目送是以父母的角度來闡述親子關係在不同時期的轉變,再穿插龍應台與她父母互動的一些情節(說實話,這本書應該也有兩三年的歷史了,希望我沒記錯這本書的內容),透過這兩種關係的交互印證,也許我們就會體會到,在能盡力時要把握機會,在該放手時就給予祝福吧。這本書的序,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一度在網路上被大量的轉載,哭點很低的我,只看到序就哭了,它真的讓我哭了好幾回。我朋友說,她不想看這本書,因為她不想有被說教的感覺,我倒覺得,如果因為這書而讓我們了解人與人之間的緣份、牽掛與不捨,也許就能更珍惜當下相處的福份。

于丹《論語》心得 by 于丹
大陸央視有個電視節目「百家講譚」,由各大學知名教授以說書的方式帶領一般大眾認識中國史上的經典名著和歷史、人物,許多教授因此而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有的還因此成為暢銷書作家。這系列我是從易中天的「品三國」開始看的,後來還讀了很多易的其他作品,但我想特別提這本論語心得,因為它以深入淺出地方式重新演譯了論語,原來論語講的就是千百年不變的為人處事的基本道理啊!易也有一些作品是在講中國諸子百家的論點,他想傳達的觀念是,如果要以純理性、邏輯地來辯說,各家學派都有他的弱點或可攻擊處,但我們現代人應該要活用這些東西,在祖宗智慧裏找出有助於我們安身立命於新時代的思維。

金山 by 張翎
寫得是清末廣東一家人遠赴加拿大打拼的故事,這本書讓我認識了這個作家,後來還讀了她的「餘震」,也就是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原著小說,看了張的書,會讓我有種為何台灣沒有能寫出這種小說的作家的感嘆,不過這當然也可能只是因為我自己孤漏寡聞,涉略的書還不夠多吧,但就可以了解我對於她作品的崇仰有多高了。我看王安億的長恨歌也有點這種感覺,只是王似乎有點張愛玲的影子,和張的特色不太一樣,不論是長恨歌或金山,都稱得上這世紀屬一屬二的鉅著。大學入學時原來想讀歷史的,我爸怕我會餓死,勸我把歷史當興趣就好了,可想而知我對於這種以一個家庭故事來描寫那個大時代背景的題裁一直都很有興趣,這也是為何在我的初老症狀會提到,明明書架上還有幾本新買的書,放長假時還是從已經看過好幾次的京華煙雲先看起

姊妹 (The Help) 之前已經有寫過這本書的讀書心得,這裏就不多說了。

0 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