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山脈的墓士塔格峰與橫臥峰前的喀拉庫勒湖

攝於新疆喀什往塔什庫爾干的路上

桑吉巴島石頭城裏的小孩

攝於坦尚尼亞,東非遊客最盛的小島,桑吉巴島的世遺古城石頭城

雨後,那拉提公路邊,鋪滿油菜花的山坡

攝於新疆北部伊犁自治洲,那拉提往伊寧的公路上

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裏的斑馬

攝於坦尚尼亞,火山口湖形成的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

吳哥窟

攝於柬埔寨

2015/7/10

學佛筆記(二十三):為什麼李慕白無法得道

下午去染髮時看了臥虎藏龍這部電影。

片頭李慕白有提到他打坐時見到了光,但他不覺得他得道,因為他沒有喜樂的感覺,而是覺得一片寂靜。我看了覺得挺有趣的,因為佛學中所謂的現證空性,確實是不會有喜樂的感覺,Nirvana涅槃這個字本來就是寂靜的意思。在未成佛之前,即使是菩薩也不能悲智雙運,亦即現證空性時,所識就只有「空」,連慈悲心也都是不顯見(dormant)。 

我曾在三個大師級的喇嘛(包括尊者)演講中讀到,一般都認為男性比女性難得到現證空性的程度,因為我們太習慣我執了,有很多人修行到接近空的階段時反而會害怕,他們一旦感受到快要失去「我」,就會舉步不前,反而過不去現證空性的境界。在多數的社會文化中,男性比女性更在意自我的認同跟定位,所以男人要得到空的境界反而更難。

之前有分享過一行禪師說得:People have a hard time letting go of their suffering. Out of a fear of the unknown, they prefer suffering that is familiar.許多人因為害怕未知,寧願守著他的痛苦不放,因為至少這是他們習慣的苦。或許我們都一樣,總是想要有個什麼東西可以hold住,不然就沒辦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想像我們生活了一輩子、努力了一輩就是在為了這個「我」,忽然你領悟到了根本沒有「我」,那還真的是「不可承受之輕」。難怪有人說,我們的問題是我們沒有追求自由的勇氣。再看臥虎藏龍,難免又要想想到底「自由」是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

學佛筆記(二十二):靜坐的壞處??

分享完靜坐的好處後,來談談靜坐的壞處吧。靜坐有壞處嗎?ㄟ,我是開玩笑的,不過有些故事我覺得挺有趣的,可以分享一下。

第一次在達蘭薩拉上佛學課時,老師講了一個故事。他有個女性朋友是某位喇嘛對外的連絡窗口,有次這位喇嘛去以色列上課,感覺到身體不舒服,她就安排喇嘛進醫院檢查,醫生一看不得了,喇嘛已進入胃癌最末期,醫生說像這樣的病人身體會難受到不良於行,只能臥病在床,哪有可能像這位喇嘛一樣,還坐飛機趴趴走講課,而當時喇嘛只是覺得身體略有不適,並不是非常難受的情況。坦白說,像我這種向來鐵齒的人,聽到這種事難免半信半疑?

我們FPMT的創始人Lama Yeshi不到50歲就因心臟方面疾病過世。我後來讀書時才知道當他在國外身體不舒服去檢查時,醫生也是說,像他心臟這種狀態居然還活著簡直不可思議,而Lama Yeshi也是在全世界各地講課行程不斷的人。

我讀楊定一醫師真原醫一書是在我開始上佛學課前,那時我就有個印象是常靜坐身體會比較健康,之後我認識了我們FPMT的大家長梭巴仁波切,同學說他在2011年中風才會有點不良於行且講話不太清楚,那時我心裏第一個疑問就是,仁波切不是高僧嗎?怎麼會不知道自己要中風了?(我知道這疑問有點好笑)大家都傳說他一天可以打坐23小時,那身體應該很健康呀,怎麼會中風?結果今年初一行禪師也中風入院,甚至一度傳出病危,禪師也是有名的大師呀。我對佛法及大師們有絕對的尊敬和信心,但是難免會有這種疑問嘛~

怎麼解釋,我也不敢亂說,如果把我一點點知識串起來,我猜是這樣的,靜坐到一定程度五感是閉絕的(這裏指得是concentration meditation),事實上這或許也是為何要練習靜坐的原因之一,因為,至少以佛法修行的角度來說,我們就是要學習如何享受這些外在的刺激(眼耳鼻舌身及色香味觸法),但不要把那些當成真正的快樂來源。要練習到靜坐時即使有外物不斷地刺激(比如風吹雨打鳥叫蟲鳴花香),但對我們靜坐當下的心識不會起作用的程度,隨著不斷的練習,慢慢地這種不輕易受外物刺激的功力可以延續到非靜坐的時侯,這樣才不會不斷地起貪瞋癡、不斷地埋下輪迴的種子,但是否也因此導致他們對一般人會覺得不舒服的身體狀況視而不見?

後來我又聽到一個故事,在達蘭薩拉許多修行人都在山上的小房子裏閉關,印度雨季時雨量是很可怕的,有一次下超大雨,土石流蠢蠢欲動,很多人拿著東西往山下逃,有個和尚發現一位非常知名的瑜伽士還在靜坐似乎沒有移動的打算,和尚怕他被水沖走,只好背著他往山下去,據說即使在有人搬動他的情況下,他也沒有從靜坐狀態脫離出來。

話說回來,靜坐有沒有壞處,我是沒聽過啦,但是我聽過一些例子是身體還沒準備好就勉強自己長時靜坐導致膝蓋出問題,也有同學是練習靜坐後發現常常背痛。學習靜坐還是由比較夠格的老師領進門,如果你相信靜坐的練習會有其功效,應該也相信心是可以訓練的,就像我之前分享的,藏文的meditation其實是指habituation(使熟悉)的意思,如果一開始就用錯的方式練習,一旦「熟悉」了錯誤方法和坐姿,要改也就更困難了。

古時侯的人會練瑜伽,主要是為了訓練身體的柔軟度,所以很多練習打坐的人也會練習瑜伽,有朝一日,如果靜坐純熟,需要久坐時身體才能撐得住。不知道我何時可以到那個程度呀~~

註:所以有些老師其實不建議數息,為何?因為佛法的空性某一角度來說是去概念化、去二元論思考模式。為什麼去概念化,因為一旦我們標示一人、一物為好或不好就會起貪、瞋,而我們習氣讓我們在心裏不斷地反覆思惟這人、這物的好或不好以致到那種我非得得到它或非得除去他才會快樂的程度。我前篇分享某位仁波切開玩笑說we are all great meditators, just our objects are wrong就是這道理。靜坐理應是讓心能慢慢達到無概念(non-conceptuality)的狀態,但數字本身就是一種概念呀,不過有些老師認為初學者開始練習時可以用,但一段時間後就不要數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

2015/5/13

學佛筆記(二十一):靜坐的好處

有些朋友說去找了我常提到的真原醫一書來讀,但可能太多醫學專業名詞讀不太下去,正好我四月份去參加了我們FPMT TW總會會長林成龍醫師的一個講座,他講得比較淺顯,跟大家分享一下:

醫學上如何說明靜坐對人體的好處,是透由腦波的變化得知。

β--Beta波:一般我們醒著時比較顯著的腦波是Beta波,它越強表示我們的心理和生理壓力越強,身心不平衡的情況越嚴重

α--Alpha波:比較放鬆、沒有外在刺激時,這個波就變明顯

δ--Delta波:睡眠狀態時出現。目前還沒有出現任何藥品會使人出現這個波的情況,林醫師說醫學上發現小孩在非睡眠時也常會出現這個波,所以當小孩發呆時最好不要去中斷他們。

θ--Theta波:深睡、熟睡狀態時出現。醫學上有些案例是麻醉用藥導致某些人進入這種波段,也許跟體質有關。(藏傳有一個法門lucid dreaming,非常有趣,可以google一下)

長期靜坐讓我們不用進入睡眠就可以讓Delta/Theta波顯現出來,這兩種腦波好處太多了,比如Delta波有抗齡(anti-aging)作用,也能加強記憶力(之前我有寫過一篇心的潛力無限人人都可以有photographic-memory,可見真的是可以訓練的),而Theta波比較顯著的人直覺(intuitive)、創造力和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的能力都會比較強。

醫學界做過非常多研究證實,特別是針對藏傳佛教長年靜坐的人,不僅Delta/Theta波特別明顯,還會出現比Delta更細微的腦波。藏傳佛教裏特別注重靜坐時加入visualization,對於Theta波幫助更大。

以上的功效指得當然是「有效的」打坐才會帶來的效益,很多書上及我的老師都提過,有些人打坐了很多年,但其實不是真正的打坐,而他們甚至無法判別自己的打坐是否有「到位」,所以說好的老師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沒有讀過非佛學的mindfulness的書,所以我不知道一般對這個字的定義為何,不過在佛學上它最重要的意涵就是不要忘記你的目標,搭配我以前的分享,如果我們的靜坐練習是專注於呼吸,那靜坐時mindfulness的目標就是呼吸,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在靜坐時也是要mindfulness,就是上次講得,這個目標(也是佛法修行中真正的目標)就是我們的心了,就像寂天菩薩說得,我們對待我們的心要像對待傷口一樣,小心翼翼地觀照它,任何一個念頭昇起,馬上就會觀注到,為何這件事讓我傷心、為何這件事讓我快樂、為何這件事讓我不爽等等,這當然很難,就不多說了,畢竟我也不是專家

靜坐已被證實對於人體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幫助,現代人因為壓力,生活中又有很多不健康因素(比如電磁波、飲食改造等等),越來越多找不到病灶的疾病出現,就算不為成佛,只為了健康或為了更有創造力(想想賈伯斯)等等,靜坐絕對都是值得一試的。

有位仁波切開玩笑說,現在有很多xx booming,連mindfulness也booming了,然後他就說we are all great meditators, just our objects are wrong。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

2015/4/7

學佛筆記(二十):宗薩仁波切談「依據佛法,如何變得強壯。」

宗薩仁波切談「依據佛法,如何變得強壯。」,原文長,我節錄一些,沒修改任何文字、排列組合了一下分享給大家:

我們都想要變強、能夠掌控,因為當我們認為自己是強壯且能夠掌控時,我們就認為自己是快樂的。寂天菩薩曾說,在我們生命的所有層面中,只要是需要依賴他物的,就是痛苦。是什麼使我們變弱?你必須明白,即使我們全都想要掌控,就算那是我們的目標,但事實上沒有什麼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我們的身、我們的心、我們的家庭,全都依賴於外緣。

佛教不是談論壞消息,那不是佛教的目的。事實正相反,我們想要變得更快樂,不過是通過面對真相和現實而更快樂。因為當你知道實相、現實的時候,你就從那個幻覺中解脫。

是什麼讓我們變弱。基本上,我們有情眾生的天性就是缺乏安全感,一點安全感也沒有。我們缺乏安全感的一大原因實際上是不知如何證明自己的存在。當我們是小孩時,我們哭,我們丟東西,以告訴父母我們的存在。接著當你是青少年時,你染髮。現在我們做各式各樣不同的事情,就只是為了表現自我,不只是對他人,也對你自己,表達你的存在。教育、升職、名片、穿著的顏色,基本上就是追求成為重要人物,一直都有這個證明自己存在的煩惱。這很具諷刺性,因為依據佛教哲理,事實上,自我並不存在。這個我們今天講不完,必須講到《心經》,所以我們今天不談這些。

是什麼使我們變弱?有八件事情:想要被讚美,不想被批評,想要快樂,不想要不快樂,想要獲得關注,不想被忽視,想要擁有,不想匱乏或沒有。如果你陷入這八項的其中之一,你就會變得軟弱。不只是為了成為好的靈修者,而且是為了成為優雅的人類,不落入這軟弱的陷阱很重要。

培養覺知很重要,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通往覺知之道。我有沒有覺知當下運作的這個心理因素,就在這一分鐘,是會發展成想要受到讚美或是不想被批評等等?寂天菩薩曾說,當你步入人群中時,應當認為自心是負傷的。(註)

審視自心是否有這些弱點,是你們應該有的重要戰略,相當重要,真的很重要,因為它們使你的生活更為完滿。否則,若佛教成了只是去寺廟供香燭、拋灑些花朵、拜三次,那麼佛教不過是成了一個文化。那麼對於佛教,你就是把黃金變成了銅。

(註)我的理解是所以你會無時不刻去觀照、覺知內心就像會小心地不讓傷口被碰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

2015/3/17

學佛筆記(十九):從今生看因果

佛經裏提到,一個因要感果一般是在下下世,也有說下世的,但不論哪個學派都同意,一般的錯行不會是現世報。佛法中有所謂的五無間罪,就是此生所犯的錯在這一世就會得報,五無間罪是指殺父弒母一類的重大錯誤,因此我們平常說某某怎麼樣是現世報,以佛法觀念來說是行不通的,除非他真犯了五無間罪。

書裏常會提到,如果你這世如何,下世就會如何,那麼問題來了,對於那些還不能對輪迴有定論的人來說,怎麼去理解因果這回事呢?難道說你不信有輪迴的話因果就不存在嗎?比如佛經裏說,如果你這輩子樂於施捨,下輩子就會比較有錢;如果你這輩子比較不驕傲,下輩子就能得到比較多的智慧;如果你這輩子比較有耐性(佛法中的patience主要是指對治生氣的耐性,可以粗略地理解為好脾氣),下輩子就會長得比較漂亮。廣論裏對因和果的討論非常多,看了常常令人頭皮發麻。

佛經裏有個故事:有學生看到佛祖的僧衣破了一個洞,拿了針線就想要幫佛補上,佛跟他說先不急吧,師生一行人就出門化緣還是做什麼事去了。到了大街上,所有的民眾一看到佛祖自然都湧向他,給他們各種各樣的供品(offering,中文是供品嗎?),佛看到人群之外有個婦人怯怯不敢上前,佛就問她說妳怎麼了,她說我也好想給您一些offering,但我什麼都沒有,只有一縷線,所以不敢向前,佛說,我的衣服破了一個洞,妳的線正好能幫我補上呢!這故事說明了供獻的多寡不在於那些物品的價值而是在於心意,郭台銘捐一億元的效果和一般人的一千元甚至百元可能效果是一樣的,因為在佛法裏,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對的,連時間都是(這句話我好像分享過了),不是看它的絕對價值。

我們一般人可能會覺得,不是我不想多多施捨,我的能力就是有限呀,我們仔細想想,陳樹菊阿嬤如果覺得自己很窮的話,她能捐得出那麼多錢嗎?她的工作所得、她所吃所用的東西以一般人的標準來看是非常普通的,我永遠都記得她去美國前在機場的記者會,提到她為了上獎台買了一個八百元的包包,她講到都不好意思,我們問一下自己,上次花八百元去吃一餐是什麼時侯?我們女生弄一次頭髮就要花多少錢了?換句話說,即使沒有輪迴,就以這一世來看,阿嬤的心態上是比我們都富有的,所以她能捨得把她每天三、四點就起來賣菜的辛苦錢都捐出去。我們沒有這種心,就算這輩子給我們再多錢,我們也不會覺得富有,永遠只會覺得不滿足。

同樣的道,看到這輩子脾氣好下輩子就會長很比較漂亮的說法,很多人一定也跟我一樣會想說真的嗎?但只要想想我們身邊的人,那些對人和善、遇事比較有耐心的人,我們看著他們時是不是也覺得比較順眼?這些因與果,即使我們看不到下一世,看看這一世也可以領略一二了呀~~

題外話,有些人會跟我開玩笑說,你那麼喜歡讀佛書不如去出家好了,昨天我看到一段話,說是壞了不能喝酒戒律的出家眾會下到某一層熱地獄,我一看馬上就知道這輩子要出家很難了,因為對我來說要戒酒大概比完全吃素還難呀XD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