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山脈的墓士塔格峰與橫臥峰前的喀拉庫勒湖

攝於新疆喀什往塔什庫爾干的路上

桑吉巴島石頭城裏的小孩

攝於坦尚尼亞,東非遊客最盛的小島,桑吉巴島的世遺古城石頭城

雨後,那拉提公路邊,鋪滿油菜花的山坡

攝於新疆北部伊犁自治洲,那拉提往伊寧的公路上

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裏的斑馬

攝於坦尚尼亞,火山口湖形成的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

吳哥窟

攝於柬埔寨

顯示具有 靜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靜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7/10

學佛筆記(二十三):為什麼李慕白無法得道

下午去染髮時看了臥虎藏龍這部電影。

片頭李慕白有提到他打坐時見到了光,但他不覺得他得道,因為他沒有喜樂的感覺,而是覺得一片寂靜。我看了覺得挺有趣的,因為佛學中所謂的現證空性,確實是不會有喜樂的感覺,Nirvana涅槃這個字本來就是寂靜的意思。在未成佛之前,即使是菩薩也不能悲智雙運,亦即現證空性時,所識就只有「空」,連慈悲心也都是不顯見(dormant)。 

我曾在三個大師級的喇嘛(包括尊者)演講中讀到,一般都認為男性比女性難得到現證空性的程度,因為我們太習慣我執了,有很多人修行到接近空的階段時反而會害怕,他們一旦感受到快要失去「我」,就會舉步不前,反而過不去現證空性的境界。在多數的社會文化中,男性比女性更在意自我的認同跟定位,所以男人要得到空的境界反而更難。

之前有分享過一行禪師說得:People have a hard time letting go of their suffering. Out of a fear of the unknown, they prefer suffering that is familiar.許多人因為害怕未知,寧願守著他的痛苦不放,因為至少這是他們習慣的苦。或許我們都一樣,總是想要有個什麼東西可以hold住,不然就沒辦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想像我們生活了一輩子、努力了一輩就是在為了這個「我」,忽然你領悟到了根本沒有「我」,那還真的是「不可承受之輕」。難怪有人說,我們的問題是我們沒有追求自由的勇氣。再看臥虎藏龍,難免又要想想到底「自由」是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

學佛筆記(二十二):靜坐的壞處??

分享完靜坐的好處後,來談談靜坐的壞處吧。靜坐有壞處嗎?ㄟ,我是開玩笑的,不過有些故事我覺得挺有趣的,可以分享一下。

第一次在達蘭薩拉上佛學課時,老師講了一個故事。他有個女性朋友是某位喇嘛對外的連絡窗口,有次這位喇嘛去以色列上課,感覺到身體不舒服,她就安排喇嘛進醫院檢查,醫生一看不得了,喇嘛已進入胃癌最末期,醫生說像這樣的病人身體會難受到不良於行,只能臥病在床,哪有可能像這位喇嘛一樣,還坐飛機趴趴走講課,而當時喇嘛只是覺得身體略有不適,並不是非常難受的情況。坦白說,像我這種向來鐵齒的人,聽到這種事難免半信半疑?

我們FPMT的創始人Lama Yeshi不到50歲就因心臟方面疾病過世。我後來讀書時才知道當他在國外身體不舒服去檢查時,醫生也是說,像他心臟這種狀態居然還活著簡直不可思議,而Lama Yeshi也是在全世界各地講課行程不斷的人。

我讀楊定一醫師真原醫一書是在我開始上佛學課前,那時我就有個印象是常靜坐身體會比較健康,之後我認識了我們FPMT的大家長梭巴仁波切,同學說他在2011年中風才會有點不良於行且講話不太清楚,那時我心裏第一個疑問就是,仁波切不是高僧嗎?怎麼會不知道自己要中風了?(我知道這疑問有點好笑)大家都傳說他一天可以打坐23小時,那身體應該很健康呀,怎麼會中風?結果今年初一行禪師也中風入院,甚至一度傳出病危,禪師也是有名的大師呀。我對佛法及大師們有絕對的尊敬和信心,但是難免會有這種疑問嘛~

怎麼解釋,我也不敢亂說,如果把我一點點知識串起來,我猜是這樣的,靜坐到一定程度五感是閉絕的(這裏指得是concentration meditation),事實上這或許也是為何要練習靜坐的原因之一,因為,至少以佛法修行的角度來說,我們就是要學習如何享受這些外在的刺激(眼耳鼻舌身及色香味觸法),但不要把那些當成真正的快樂來源。要練習到靜坐時即使有外物不斷地刺激(比如風吹雨打鳥叫蟲鳴花香),但對我們靜坐當下的心識不會起作用的程度,隨著不斷的練習,慢慢地這種不輕易受外物刺激的功力可以延續到非靜坐的時侯,這樣才不會不斷地起貪瞋癡、不斷地埋下輪迴的種子,但是否也因此導致他們對一般人會覺得不舒服的身體狀況視而不見?

後來我又聽到一個故事,在達蘭薩拉許多修行人都在山上的小房子裏閉關,印度雨季時雨量是很可怕的,有一次下超大雨,土石流蠢蠢欲動,很多人拿著東西往山下逃,有個和尚發現一位非常知名的瑜伽士還在靜坐似乎沒有移動的打算,和尚怕他被水沖走,只好背著他往山下去,據說即使在有人搬動他的情況下,他也沒有從靜坐狀態脫離出來。

話說回來,靜坐有沒有壞處,我是沒聽過啦,但是我聽過一些例子是身體還沒準備好就勉強自己長時靜坐導致膝蓋出問題,也有同學是練習靜坐後發現常常背痛。學習靜坐還是由比較夠格的老師領進門,如果你相信靜坐的練習會有其功效,應該也相信心是可以訓練的,就像我之前分享的,藏文的meditation其實是指habituation(使熟悉)的意思,如果一開始就用錯的方式練習,一旦「熟悉」了錯誤方法和坐姿,要改也就更困難了。

古時侯的人會練瑜伽,主要是為了訓練身體的柔軟度,所以很多練習打坐的人也會練習瑜伽,有朝一日,如果靜坐純熟,需要久坐時身體才能撐得住。不知道我何時可以到那個程度呀~~

註:所以有些老師其實不建議數息,為何?因為佛法的空性某一角度來說是去概念化、去二元論思考模式。為什麼去概念化,因為一旦我們標示一人、一物為好或不好就會起貪、瞋,而我們習氣讓我們在心裏不斷地反覆思惟這人、這物的好或不好以致到那種我非得得到它或非得除去他才會快樂的程度。我前篇分享某位仁波切開玩笑說we are all great meditators, just our objects are wrong就是這道理。靜坐理應是讓心能慢慢達到無概念(non-conceptuality)的狀態,但數字本身就是一種概念呀,不過有些老師認為初學者開始練習時可以用,但一段時間後就不要數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

2015/5/13

學佛筆記(二十一):靜坐的好處

有些朋友說去找了我常提到的真原醫一書來讀,但可能太多醫學專業名詞讀不太下去,正好我四月份去參加了我們FPMT TW總會會長林成龍醫師的一個講座,他講得比較淺顯,跟大家分享一下:

醫學上如何說明靜坐對人體的好處,是透由腦波的變化得知。

β--Beta波:一般我們醒著時比較顯著的腦波是Beta波,它越強表示我們的心理和生理壓力越強,身心不平衡的情況越嚴重

α--Alpha波:比較放鬆、沒有外在刺激時,這個波就變明顯

δ--Delta波:睡眠狀態時出現。目前還沒有出現任何藥品會使人出現這個波的情況,林醫師說醫學上發現小孩在非睡眠時也常會出現這個波,所以當小孩發呆時最好不要去中斷他們。

θ--Theta波:深睡、熟睡狀態時出現。醫學上有些案例是麻醉用藥導致某些人進入這種波段,也許跟體質有關。(藏傳有一個法門lucid dreaming,非常有趣,可以google一下)

長期靜坐讓我們不用進入睡眠就可以讓Delta/Theta波顯現出來,這兩種腦波好處太多了,比如Delta波有抗齡(anti-aging)作用,也能加強記憶力(之前我有寫過一篇心的潛力無限人人都可以有photographic-memory,可見真的是可以訓練的),而Theta波比較顯著的人直覺(intuitive)、創造力和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的能力都會比較強。

醫學界做過非常多研究證實,特別是針對藏傳佛教長年靜坐的人,不僅Delta/Theta波特別明顯,還會出現比Delta更細微的腦波。藏傳佛教裏特別注重靜坐時加入visualization,對於Theta波幫助更大。

以上的功效指得當然是「有效的」打坐才會帶來的效益,很多書上及我的老師都提過,有些人打坐了很多年,但其實不是真正的打坐,而他們甚至無法判別自己的打坐是否有「到位」,所以說好的老師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沒有讀過非佛學的mindfulness的書,所以我不知道一般對這個字的定義為何,不過在佛學上它最重要的意涵就是不要忘記你的目標,搭配我以前的分享,如果我們的靜坐練習是專注於呼吸,那靜坐時mindfulness的目標就是呼吸,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在靜坐時也是要mindfulness,就是上次講得,這個目標(也是佛法修行中真正的目標)就是我們的心了,就像寂天菩薩說得,我們對待我們的心要像對待傷口一樣,小心翼翼地觀照它,任何一個念頭昇起,馬上就會觀注到,為何這件事讓我傷心、為何這件事讓我快樂、為何這件事讓我不爽等等,這當然很難,就不多說了,畢竟我也不是專家

靜坐已被證實對於人體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幫助,現代人因為壓力,生活中又有很多不健康因素(比如電磁波、飲食改造等等),越來越多找不到病灶的疾病出現,就算不為成佛,只為了健康或為了更有創造力(想想賈伯斯)等等,靜坐絕對都是值得一試的。

有位仁波切開玩笑說,現在有很多xx booming,連mindfulness也booming了,然後他就說we are all great meditators, just our objects are wrong。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

2015/2/3

學佛筆記(十六):真的要follow your heart嗎?

認識我比較久的人大概都記得,我曾幾次因為嚴重失眠而連續數月服用安眠藥,我的毛病就是腦袋總是轉個不停,永遠停不下來。我決定放下一切去環遊世界後先去了中美兩個月,又去了非洲兩個月,沒想到這種腦子停不下來的毛病還是一樣,我原以為離開原來生活步調就能改善,結果並沒有。如果大家讀過Eat, Pray and Love這本書就知道,作者也有這種毛病。當時我會覺得問題更嚴重或許是因為當你連工作都沒有,且打算旅遊個兩年時,腦子裏想得盡是一切芝麻小事,我看到這樣的自己更覺得煩呀!這也是後來我決定去印度學瑜伽的最主要原因,既然要去印度,就去這個和西藏最接近的地方:達蘭薩拉,這就是我和藏傳佛教的緣份源由。

還沒去印度前,我去拜訪了我健身教練的父親高爸爸,高爸爸師承南懷瑾大師,長期專研佛法和打坐,猶記得那時教練還一再叮寧高爸爸不要跟我講佛法,因為我對宗教一點興趣也沒有,現在想來真有趣呀。我跟高爸爸說對於自己腦子一直想個不停感到困擾,他說,你算很不錯了,多數的人甚至看不到自己有這樣的問題,我反問說,真的嗎?一般人不知道自己妄想很多?總之,就這樣,現在想來那時去見高爸爸也是一種奇妙的緣份。

雖然說很多宗教非宗教都有在打坐,但我們該思惟一下為何在佛法裏打坐會是一件那麼重要的事,因為佛法的重點是在調伏內心,在佛法上修行的人要練到能無時不刻地感知自己的心,那麼就會有我之前那個疑問,我們真的沒有全面感知自己的心嗎?我有啊?真的嗎?很多心靈導師說得活在當下是指什麼?為什麼他們總說活在當下才是真正的活著一類的話?

我們對世界的體驗就來自我們的心,如果仔細想想,我們到底是一天到晚追著它跑,還是一天到晚被它追著跑?若說要找到當下的心,你去找它,它早已成為過去的心,當下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過去和未來,當你要去找當下,它早已不見,這種觀修也是在了解空性或相互依存的概念,因為當下的存在有賴過去及未來的存在,當沒有過去及未來的情況下,還有當下嗎?

佛法修行上希望透過打坐的練習能覺受到心與心的相續,這真的很難,但既然有人能做得到,你我也能做到,要持續不斷地練習。那為何一般來說,就像楊定一醫師在真原醫裏提到,世上最常用的打坐是觀息呢?我們當然希望能練習觀心,但一開始把呼息當做觀注的對象有很多好處,畢竟對於凡夫俗子,要馬上進入觀心的練習不見得是容易的事。首先,只要你活著就有呼吸,你去哪裏呼吸都跟著你;再者,所觀之呼吸一定是當下,你不能去觀注過去或未來的呼吸。這點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因為太重要了,用了三個非常,哈)

有個老師曾說過,有位心理學教授在一個大型學術會議上開講,他一開始請大家檢查一下手機最近一通電話是誰打的,然後他問說,請你們仔細想想,剛才在檢查時你暫停了呼吸的舉手,很多人想想後都舉手了。因為呼吸完全反應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所以在觀注呼吸時,可看出自己的心理狀態,容易去調整到自然的狀態,相對而言,我們之所以要修行、要調伏內心正是因為心不受我們所控制,一旦觀息有點進展了,慢慢去練習觀心,才不會被心追著跑,或追著心跑。

有些瑜伽書裏教人家練習打坐時看著眼前的一個符號,或一張圖像,我問過老師,都不建議這種做法,因為打坐到一定程度時,五感是閉絕的,所以一開始時就不要用外在感官的事物來當做觀注的目標比較好,再說,畢竟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學向內看,而不是向外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

2014/12/30

學佛筆記(十三):他能讀我的心,那還得了!

我的老師中有一位是全世界第一位女格西,之前我曾分享過跟她有關的故事「今天是你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https://www.facebook.com/notes/sophie-chen/今天是你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697344873617805

格西是藏傳格魯派中僧院系統的最高學位,老師是在達蘭薩拉的辯經學院得到這個學位的,她的老師就是這個學院的院長,想當然爾能當院長的肯定是修行已到一定境界的人。我要強調一下,其實一般的老師在講課時都不會特意去講一些聽來很神的事,但有時課堂討論的事情讓他們聯想到某些故事,他們才會提到他們的親身經歷,以前我沒分享這些事也是怕會有人以為我們上佛法課都在講一些什麼怪力亂神的事,因為這些事對像我這種比較鐵齒的人來說,真的會很懷疑的。

有次忘了因為何故,老師提到她的老師,約二十年前她因為自助旅行到了達蘭薩拉,因為一些因緣際會她起了出家的想法,有時僧侶們也會去尼泊爾朝聖或聽法,她的老師好幾次都跟她說應該去申請學生簽證,這樣她可以五年不用再辦簽證,但總是有事在忙她就沒刻意去辦,但有天老師很嚴肅地跟她說,你現在馬上就出發去辦簽證,立刻出發,不然就來不及了!平常很隨和的老師認真起來,她當然惟師命是從就下山去辦簽證,結果隔天尼泊爾發生政變,政府馬上公告不會再發學生簽證給任何人,她才知道為何她的老師會這麼堅持讓她前天趕快去辦。

另一個德國老師,他跟著一位高僧學習二十幾年,這位高僧近年長住在我們澳洲的一個中心,有時老師去澳洲時就會當他的翻譯,有次教到五毒,講到瞋(生氣),佛法裏說生氣的過害很大,生一次氣可以毀掉很多的功德。老師說有次在澳洲時,這位高僧主持一個法會,中間好像有什麼地方老師對自己不太滿意,心裏就很氣自己,但他一對自己生氣就知道這是不對的,想到今天的法會原本可以累積很多功德,結果可能就被自己一念之氣毀掉了,法會結束後有個問答時間,有些簡單問題,高僧卻花了很多時間說明,老師心裡覺得怪怪的,但還是很有耐心地幫他的老師翻譯。法會結束後,他尾隨高僧離開會場,高僧忽然轉身跟他說,現在你可以覺得功德圓滿了吧!

佛經裏有提到,修定(concentration meditation)可以達到五種神通(上篇文章有提到很多非佛教也有在修禪定的),包括:天眼通、天耳通、可以看到自己或別人的前世、可以在不同時空中移動,另外一個就是可以讀別人的心。當我讀到可以在不同時空中移動時,馬上想到小說裏的移形大法,或小叮噹的任意門,後來有次我讀我們梭巴仁波切的前傳時,他有提到他初到加德滿都時去拜訪一位當時世上最聞名的高僧之一,這位高僧最有名的事就是上一秒在跟你講話,下一秒就不見了!我想他就是有這種功力了吧

一般人待在某個中心時,如果仁波切正好也到這中心來住幾天,很多人都會去跟他的祕書要求能跟仁波切見面(當然不一定能見到),要求會面前要寫一封短信書明想跟仁波切求教的內容為何,我的同學曾問過我有沒有寫信去要求跟仁波切會談,我說:沒有啊,他能讀我的心,那還得了!

這其實是玩笑話,主要是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跟他見面要問什麼問題,我聽說很多人會問他生活中的一些煩惱事,總覺得不能為了想見一面就沒事硬找事問吧,後來我才知道,有的人會請仁波切口授一些法門,或是念某一篇經文,學生們會錄下來聽,原來我錯過了一些機會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