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山脈的墓士塔格峰與橫臥峰前的喀拉庫勒湖

攝於新疆喀什往塔什庫爾干的路上

桑吉巴島石頭城裏的小孩

攝於坦尚尼亞,東非遊客最盛的小島,桑吉巴島的世遺古城石頭城

雨後,那拉提公路邊,鋪滿油菜花的山坡

攝於新疆北部伊犁自治洲,那拉提往伊寧的公路上

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裏的斑馬

攝於坦尚尼亞,火山口湖形成的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

吳哥窟

攝於柬埔寨

顯示具有 特色食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特色食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8/6

新疆不可不知--美食篇(三)




上圖:烤馬腸,哈薩克族傳統食物,所以在北疆才能吃到,可能是有心理障礙吧,我並不太喜歡,但同行另外五個大陸年輕人覺得還不錯


上圖:庫車古城區外有幾家烤肉店攤位,但這裏最大的特色不是羊肉,反而是其他材料烤出來的口感,像麵筋就不錯吃,裏面我最喜歡的是烤饟餅捲著烤蘑菇和蔥花,一口吃下去呀,香味衝上腦門,這時該來個啤酒最好,偏回教徒是不能喝酒的


上圖:沒錯,蛋也可以烤喔



上圖:烏魯木齊第一晚的晚餐就這三道菜:大盤雞、馬腸及大拌菜,加上一堆烤串,馬腸在這種比較平價的店,就沒做得那麼講究了。黃色飲料是這裏很流行的一種調飲,叫做卡瓦斯,是以啤酒加上蜂蜜調製而成,我簡直要懷疑是不是因為平常酒喝太多了,怎麼一點也沒覺著它有酒味,倒是甜甜的黃色液體反讓我覺得它像芬達,只差沒有氣也沒那麼甜而已。

上圖:加在大盤雞上的麵

大盤雞裏有雞有土豆,也就是馬鈴薯,還有各式的香料,一般吃到一半時,店家會來問要不要加麵,口感很有嚼勁的麵拌入盤子裏辣油,也是一絕,這麵已含在價錢裏,不另外加錢的,所以若點了這道菜,就可以不用點主食了,請他們早點把麵上了一起吃也行,在有些比較不講究的店,也會一出菜就把麵條壓在大盤子裏。


上圖:新疆大拌菜,餐廳最常見的涼菜,有的辣,有的不辣,就看用那種椒了


上圖:丁丁炒麵,這是新疆特有的作法,麵切成丁狀,是以為名


上圖:拌麵,一般拌麵會過冷水,如果這種麵條只習慣吃熱的話,要事先跟店家聲明;一般的麵價錢從七、八元到十二、三元都有。一般走進新疆的餐廳,他們會立馬遞上裝著熱茶的茶壺,朋友說那是南疆產的磚茶,一大片才幾元人民幣,當然如果你到比較好一點的餐廳,也會喝到比較好的茶。


拌麵拌飯是一般人最常吃的食物,從八元到十幾元我都吃過,不管是大盤雞裏的麵,或是一般的拌麵、炒麵,我沒吃過不Q的,都有一定水準。



上圖:盛產羊肉的地方,酸奶製品也隨處可見,這是酸奶冰淇淋,那種口感很像台灣的綿綿冰,但是這個爆甜的,我就請他幫我弄成下圖的飲料,有很多地方也有賣酸奶霜淇淋,很多旅客也都覺得太甜


上圖:常見的酸奶飲


上圖:這時節正盛產杏子,到處可見杏子茶,一杯也是一元,那根黃色棒棒是冰糖哦,這裏冰糖都是長這樣的,我曾在青旅裏煮綠豆湯,就直接拿著它攪湯,最後會剩下一條白色棉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

2012/8/3

新疆不可不知--美食篇(二):羊肉及烤饟篇

新疆烤羊肉串

大街小巷都有,隨便一家味道都比京滬的好吃,大家都說新疆的羊沒有腥味;每一家烤肉用得調味料不儘相同,有次在吐魯番的夜市裏,店家還會把香料給你看,讓你選擇用哪種香料;中原地區吃到的烤肉串,一般都切成極小塊,和新疆肉串的肉塊實在不能相比。



這裏的肉串依大小,價錢多在2-4元,一般除了幾塊羊肉,還會加一塊羊屁股上的肥油,還有一小塊羊腎及羊肝,所以不吃內臟的人要特別跟店家講,但就會再貴一點。

烤全羊

一斤八十元,提醒大家,新疆的斤是指公斤,而非只有500公克,骨頭旁邊的肉比較好吃哦,所以請師傅切那裏的肉給你吧




手抓羊肉

是水煮的,一般一斤一百元,最貴曾在塞里木湖邊吃到一斤一百八十元,但那次因為山上湖邊冷,又下雨,還是點來吃,後來他們用把煮羊肉的湯也拿來給我們喝喝以暖身子



饟烤肉

第一次吃到是在庫爾勒,那裏有個饟烤肉一條街,龍行青旅的老闆李哥說是寧夏回族的傳統食物,如果你們去看地圖就了解,南疆的知名城市裏,庫爾勒是最東邊的,換句話說,離寧夏最近。


上圖:因為在饟炕裏烤,故稱為饟烤肉


上圖:庫爾勒的一斤七十元,在新疆吃過那麼多種不同作法的羊肉,這個是我最難忘、最喜歡的,可能是因為我向來喜歡啃骨頭吧(疑?那不是狗的嗜好嗎),可惜在其他地方沒再吃到,它的肉比較有嚼勁,骨頭烤得脆酥香酥香的,但我同伴就覺得肉不夠多

新疆架子肉


上圖:也是常見的烤肉,這是在喀什的牛羊巴札裏吃到的,一枝居然要十二元,雖然它的肉比一般烤串大得大,但我們付錢時還以為老闆算錯了。新疆人買羊肉時,須得瘦肥一起買,所以這種烤肉串上一定是肥瘦相間


其他

上圖:薄皮包子,像台灣的蒸餃,我的新疆朋友說,在新疆,基本上是不吃豬肉的,甚至在回人的面前連講到豬這個字都是不行的哦,所以這個包得當然是羊肉,一個一元或兩元,我吃了幾次,都是又油又鹹,應該不太合台灣人的味口,我同行的幾個大陸年青人也覺得鹹,就知道多誇張了


上圖:烤包子,一個一元或兩元,當然也是包羊肉,這個就好吃多了


新疆烤饟

新疆四處可見這種平民主食,一個視大小一到兩元,一般是麵粉做的,但也有以玉米製成的,放入饟坑烤製而成。一般為圓型,但大小不一,最大的可以到直徑五十公分,小的就像貝果那種大小,有的加鹽、有的沒加鹽,有的烤完才抹上一冰糖水。烤饟含水分少,可存放多日,甚至受潮後還可晾晒後再食用,據說玄奘取經時就是靠著饟度過沙漠中人蹤絕跡、沒有其他食物的日子。




上圖:各種形狀的饟

要注意一點,這些饟當天沒賣完,第二天還是會拿來賣,我看青旅裏很多人一片大饟吃上兩三天還在吃,說實話,我受不了,太乾了。我曾一大早起床買到大小形狀跟貝果一模一樣的饟,又硬又熱,很有嚼勁,但我同伴卻因為覺得它太硬而說很難吃,所以到新疆來玩,還是多吃幾種不同的,找到你比較喜歡的種類


上圖:去喀拉庫勒湖的路上買到蔥花饟,又是剛出爐的,超級好吃,有一層層酥皮的那種口感,加上蔥花薄鹽,要是能加個蛋就更完美了 (想太多~~)

新疆美食,還有下一篇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

2012/7/31

新疆不可不知--美食篇(一):庫爾勒的維族夜市

庫爾勒位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是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流域,這個州是中國最大的行政區。還沒去新疆之前,我根本沒聽過這個地名,想不到它居然是新疆第二大城,我們從酷熱的吐魯番坐大巴進到庫爾勒,就覺得氣侯舒適很多,後來看了別的旅客的錶才知道,原來它海拔有近千公尺,龍行青旅的老闆李哥跟我們說,這裏一年四季氣侯宜人,不會出現太冷太熱的情形,夏天有日照處雖然熱,但一走進蔭涼處,暑氣全消。

多數旅客因為覺得這裏沒什麼值得看的東西,通常會跳過它,直接去庫車,而我們很幸運,住到龍行青旅時正值週末,有正職工作的李哥才能帶我們趴趴走。李哥為人極豪爽,總是口沫橫飛地說著庫爾勒的好,也帶我們去了很多一般背包客不見得會去的地方,比如前文談過的去鄉下採桑子

今天我就介紹一下這個我們一連去了兩天的維族夜市,李哥說,有個台灣男孩住了一星期,也天天去報到哦,可見這裏有多吸引人。我在新疆雖然去了好幾個夜市,但屬這個最棒,或許正因為這個城市遊客少,在維族夜市裏,真的就多是維族的人,不像其他地方的夜市,遊客一堆。

新疆有好幾個天然大牧場,這裏的羊肉是全中國之最,一點沒有腥味喔,但如果還是覺得烤羊肉腥味太重,至少也得選個火鍋店來個涮羊肉片,來新疆沒吃新疆的羊肉,等於沒來過新疆。羊肉可說是新疆最重要的食物,從頭到腳都可以吃,可以利用。


上圖:我發現這裏的羊屁股特別大,還垂著兩塊肉,原來那屁股裏都是油,用處可多著呢,可拿來烤,可拿來炒手抓飯。


上圖:烤全羊,一斤八十元,新疆不可不吃呀~~一斤八十是常見合理的價格,骨頭邊上的肉比較好吃

我曾看過某人遊記說庫爾勒的羊肉是全新疆最棒的,我不知這說法從何而來,但是這裏一嚐,真的很棒,在攤子上吃完烤全羊後,老闆還很主動借了刀子給我們,現場切了哈蜜瓜來吃,但我們幾個人吃不完,原本想留在桌上的,李哥跟我們說,維族人很討厭別人浪費,特別我們又是漢人,會有點好像是我們比較富有,就隨便浪費食物的感覺,所以就算真的不想吃了,也得帶走,到別的地方才丟掉。


上圖:羊肉湯,一碗十幾元不等,後來我在喀什發現,他們可以從早上就開始賣這種湯,換句話說,早上就吃這麼補了,真驚人呀


上圖:很可愛的老闆,絕對不會掛羊頭賣狗肉的


上圖:羊腸及羊麵肺,羊腸裏裝著米,羊麵肺則是把羊肺洗淨了後裝入麵粉等製成,旁邊還插著羊心肝。羊腸吃起來像米腸,羊麵肺我就不太喜歡了,粉粉的感覺,我吃著有點噁心


上圖:手抓飯,清米加入羊肉、胡蘿蔔絲、洋蔥等以羊油拌炒,古早年代的人以三指抓食,故名為手抓飯,一碗十二到十八元不等,有的還會加入帶骨羊肉或雞腿肉,我在新疆吃了幾次,都覺得有點油,不是我的菜


上圖:牛肉湯


上圖:路人很嗨得要我幫他們拍照


上圖:我特別喜歡和當地人圍著一圈吃這種有點像麻辣串的攤子,樣樣都魯到熟爛,入味極了,大家站著,圍在爐邊,想吃什麼自己拿,吃完後老闆看你的竹籤算錢,不過裏面有很多種都是內臟哦,不敢吃的人要先問清楚


上圖:這種茶葉蛋的攤子也很多


上圖:新疆國民飲料,以新疆特產紅棗煮成的,但是不像台灣進補時吃得藥味那麼重,反而覺得它涼涼的,很清爽降火,一杯才一元


上圖:很像涼皮或涼麵的冷麵食,在新疆各處也很常見,麵條有寬有細,有麵做的,也有像台灣板條那種應該是米做的


上圖:冷麵做好後就是這樣


上圖:另一種冷麵


上圖:維族叫它曲曲,其實就是小餛飩,回教徒是不吃豬肉的,所以在新疆看到的餃子、包子等,裏面都是羊肉,大姐很美吧


上圖:一個香港旅伴看到這個大聲尖叫,她說在台灣吃過米香,她愛死了這個味道


上圖:夜市的範圍頗大,除了小吃攤,還有水果、菜攤,賣一般生活用品的,有看到招牌是維文和漢文並陳吧

看完是不是口水直流呢?這裏介紹的美食在新疆其他地區也常見,還有更多新疆美食,容後再介紹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

2012/7/18

新疆不可不知--絲路上最夯的水果

新疆是瓜果之鄉,然而我到新疆旅行時是五月底到六月,這時節多數水果還不到最盛產時侯,買得到的,也不是品質最好的,但卻是桑子最甜的時侯。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懂得養蠶採絲的國家,小時侯大家都有過買桑葉養蠶的經驗吧,吐魯番是我在南疆的第一站,從這裏開始進了絲路的西段,果然一進絲路就可以看到滿路小販在販賣桑子,其實路邊到處都有桑樹,伸手一摘就可以吃,許多景區裏也有數百年的桑樹,盛產的桑子說明絲路這名號還真的名不虛傳。


上圖:我們一進庫車大寺,寺裏的管理人員就興奮地拿桑子要請我們吃。

雖然從吐魯番到喀什,一路上都有小販在賣桑子,但我從沒買過,因為這裏賣桑子,是放在一個籃子賣,一次得買一整籃,我一個人旅行,買了肯定吃不完,又不想浪費就一直沒買。


上圖:吐峪溝景區裏販賣的桑子,和大街上一樣,像這樣一籃十元

吐魯番脫水之旅後,我到了庫爾勒,沒想到庫爾勒龍行青旅的老闆李哥,提議載我們到鄉下去採桑子,有免費的桑子可以吃,當然就上路啦。車子一行入鄉下,李哥就四處張望哪裏有比較合適的桑樹,停了兩三個地點,李哥都覺得不滿意,說是還不夠茂盛,雖然我們看著已經覺得長得很好了,後來終於找到一處果園,邊上有好幾棵大桑樹,決定就在那裡停車。


李哥帶了一張很大的塑膠布,原來所謂的採桑子,不是用採的,而是用搖的。四個人抓住塑膠的四角,李哥則是去抓住一枝桑子的枝幹,隨手搖個幾下,桑子就像下雨般直直地落下。


上圖:看到沒有,這麼多桑子,不是一口一個,是一口一大把一大把的吃


上圖:這麼密,隨便搖兩下就很有得吃了

後來我到了喀什的帕米爾青旅,那裏的老闆也會教旅客坐公車去郊外採桑子,這還不失為到南疆可以考慮的一個小活動,只不過我就好奇了,到處都採得到免費的桑子,那為何還有人要買呢?


上圖:景區裏長滿桑子的桑樹,讓遊客可以吃免費的桑子

桑子有白、紅、黑三種、口感、功效各有不同,憑各人喜好在這盛產的季節好好享用。白桑子全無酸味,有些人會覺得太甜,黑及紅略有酸味


白色最甜


紅、黑色次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

2012/7/9

新疆不可不知--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頂瓜瓜


上圖:六月正是杏子盛產的季節,一般大家吃得比較熟的杏子,呈金黃色,軟到有點入口即化的感覺,超甜,我喜歡吃沒那麼熟的,會帶點綠色,吃起來口感像李子,比較脆,帶點酸味。

到新疆旅遊,一定會聽到一句順口溜: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頂瓜瓜。新疆擁有絕佳的氣侯、地理條件使其成為瓜果之鄉,這裏的水含水含鹼,光照時間特長有利糖分合成,因此這裏的水果甜分特別高,連棉花也特別的白。大家別以為新疆人經濟水平不高,庫車的包車司傅就告訴我們,產油礦、瓜果及棉花的新疆,可以說是個政府、人民皆富的地方。



上圖:新疆哈密瓜有近兩百個品種,夜市裏也到處看得到各種哈密瓜,我們買了一顆,吃完烤全羊後,就直接在烤羊肉攤子上切來吃


雖然都說新疆是瓜果之鄉,不過這稱號主要是適用在南疆,南疆許多城市都有一種特別知名的水果,除了前面所說哈蜜的瓜、吐魯番的葡萄、庫爾勒的香梨外,還有庫車的小白杏和阿克蘇的蘋果及和田大棗等,阿克蘇的蘋果還是零八年奧運指定使用水果,然而我到新疆時是六月,這幾種水果都不還到最對時」的時侯,只有杏子和桑子正值盛產,不過到哪個城市,滿街都看得到。




上兩圖:庫爾勒的香梨,雖非盛產季節,還是買了幾次,忘了一斤多少錢,不過幾乎就是一顆一一元左右,水份很多,有時兩三顆就把早餐打發了。香梨有分公的母的,公的屁股是尖的,母的則呈現內凹的樣子,據說母的比較甜

因一句「葡萄美酒月光杯」,讓葡萄成為眾所皆知的吐魯番名產,由張騫傳入中原,唐太宗派人來西域習得釀製葡萄酒的方法並大力倡導。吐魯番因其氣侯條件,出產的水果特別甜,最著名的葡萄就有多達兩百多個品種,因此旅館、景區各處都看得到葡萄棚的裝飾。盛產的新鮮葡萄賣不完,還可以晒成乾來賣,新疆各處都看到得各種葡萄乾,依品種不同,一公斤從十五元到幾十元都有,各種顏色、大小、甜度,偏乾或偏濕的,琳瑯滿目一起擺在攤子上甚是好看。朋友說,買葡萄乾不要買顏色太漂亮或太一致,肯定有用藥水加工過。

>
上圖:景區裏的葡萄棚


上圖:走在公路上,常可以看到這種房子,就是晒葡萄的蔭房,這種建築方式讓葡萄不會直接受到陽光曝晒,卻因極通風可加速其乾燥過程。


上圖:五月底,在吐魯番景區內的葡萄還很小顆


來到有瓜果之稱的新疆,除了品嚐當地盛產的鮮水果外,許多人還要帶上一些果乾做為伴手禮。我在路上常看到一種類似帶穀的杏仁果,經喀什的帕米爾青旅老闆烤漆說明才知道,它其實應該叫做「巴旦木」或「巴達木」,有利心血管,好吃的要吃薄鹽炒過的,也有五香、奶油的,但當地人多吃原味的,巴札裏一公斤開價五十至七十元,當地人在買,品質最好的也只買到一公斤四十元。前面所講的和田大紅棗,我在中國北方各機場常可以看到這種伴手禮,一公斤要賣六十至八十元,不過這種大紅棗是專賣給內地的,當地人愛吃的是像我們煮湯用的那種小紅棗,一公斤十五元就可買到。


上圖:巴旦木

到新疆來玩,一定要多吃點這裏的水果,尤其像我們這種自助旅行的人,常要坐長途火車或大巴 ,水果就是最好充飢的食物,不然一直吃羊肉或饟餅,很容易上火的哦。大家都知道,在中國,一般講的斤其實只有五百公克,不過全中國有兩個地方買賣是以公斤計算,一個是雲南昆明,另一個就是新疆。這次來新疆的五月底到六月中,多數水果都不是盛產的季節,有點可惜。要嚐到最多最好的水果,跟要看到最多變的美景一樣,都該到九月再來新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