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7
不想被治療的人
2014/1/20
「真實」的貧窮體驗
「只有把自己變成一個真實的弱勢者,你才能真切地感受人間的疾苦和貧困,這與你到貧窮中體驗生活完全不同,就好比把兩個人丟進茫茫沙漠,一個有後援,一個無後援。」這兩天看了一本跟西藏有關的小說「酥油」裏的序,第一句話這麼寫著。
![]() |
對於貧窮家庭小孩而言,要受到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到寺院裏 |
它讓我聯想到初到大陸公司工作時,發現工廠裏的作業員輪兩班制,那時我心裏暗想,該不會我加入的這公司就是那種壓榨勞力的公司吧,但又不敢輕舉妄動,後來拐彎抹角地問了才知道,以前實行三班制時根本召不到員工,數以億計的農民工離鄉背井就是為了多賺一點錢,得上兩班制才能賺到加班費。當我們在想如何「生活」時,這世上有多少人想得卻只是如何「生存」呀。
在達蘭薩拉遇到好幾個退休後來長住數年的西方人,他們覺得在這裏才找到真正的生活,對於不穩定的水電、滿地垃圾和牛大便習以為常,這種小困難和藏區的艱困生活當然是天差地,只是我對於這種生活竟然也可以成為一種療癒方式感到有趣,到底是生活能讓你感到活著,還是生存。
搬進新家時看到那許許多多的蟑螂就在想,這些多腳動物如果出現在山邊或海邊度假小屋會覺得理所當然,我在佛學中心時不就和大大小小不同的蟲子蜘蛛共處一室數個月,怎麼到了都市裏就容不得牠們,難怪我的老師說在佛法中所有事都是相對的,如果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有在旅行中的包容度,不是會過得更自在一點。
話說回來,在尼泊爾和印度遇到一些當義工的外國人,難免會想,究竟是他們給了那裏的居民救贖,還是那些居民給了他們救贖呢?
2012/11/25
常懷感恩心
有個學生從一開始來就說,她有多優秀,她是台大畢業又在知名公司工作表現優異(其實我的學生多是這樣的背景),非得上哈佛或史坦佛,其他學校她看不上眼,有時請她改文件,她總是再三確認說,這樣改就能上哈佛嗎,讓我覺得很頭痛。後來雖然我幫她申請上美國西岸最知名的三間學校之一,她還是很不滿的對我發脾氣,覺得一定是我辦事不力才害她沒上哈佛。她的申請文件是我指導的,當然我了解她的家庭狀況、成長背景,能以同理心去想為何這女孩子會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所以在當時並沒有責怪她,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現在想想,應該要以學姐的身份好好跟她說教一下才對。
上圖:達蘭薩拉轉山時看到的景色,處處旗海及畫在石頭的經文,其他照片可以看我的臉書
部落格累積了一些文章之後,也越來越常有人會來信問我一些我曾去過的地方的旅遊資訊,這原本就是我寫部落格的本意,因為我查資料時也是受惠了很多前人辛苦寫得文章,且如果有人問了一些問題讓我發現我原來的分享不夠週到,我也會很感激,但我真的很不解,特別是有好多次有人來信問我的達蘭薩拉相關資訊時,開頭總是說他們關注了我的部落格和粉絲頁很久了,他們也想到達蘭薩拉來,但他們問得問題多半是我原來在部落格就已經寫過了的,我對達蘭薩拉有特殊的感情,但是這些說要來這裏聽達賴尊者講課的人,首先就已經先犯了尊者所說的「不妄語」,我歡迎大家提問,但真的不要說一些自曝其短的客套話,佛法的修行不在於有沒有親眼見到尊者,或親耳聽到他老人家授法,應該要從生活中實踐嘛~~
我在達蘭薩拉期間有三個台灣人來找我,我們因此成為好友,還一起旅行,這就是很好的緣份呀,如果我們習慣把很多事視為理所當然,不說我們可能留給別人不禮貌的印象,很可能我們會錯過許多事情,也許是職場生涯上一個可以改進的契機,也許是人生中一段真摰的情誼。
2012/7/25
旅行的意義
上圖:曾經,在非洲尚比亞遇到三個騎自行車繞地球三年的日本旅客,你也許不會有同樣的機會去走這麼一遭,但還是可以把你的人生活得很精彩;也曾經在瓜地馬拉的日本旅社遇到三個有趣的部落客,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在品嚐這個世界,也用不同的方式在記錄他們的旅程,而我呢,又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品嚐我的人生?
很多人覺得我願意放下高薪的工作去漫遊很勇敢,又或者覺得我一個女生去這些地方自助旅行很勇敢,但是已經中年的我,看著我週遭好友的生活,不想歌頌用來旅行的勇氣,因為在我看來,老公在大陸工作,抱著半夜發燒的小孩去掛急診,第二天還得上班的職業婦女很勇敢;景氣不好,總擔心著要被裁員,還得照顧年邁生病爸爸的兒子也很勇敢;陪著同性戀的小孩去爭取婚姻權的媽媽更是勇敢。
上圖:新疆伊寧,用三輪車載小孩的婦女,真正勇敢的不是我們這些願意走入這些落後地區的旅人,而是在生活艱困的環境下還能微笑面對生命的當地人。走了這麼多地方後,我期許自己,當我回歸到平常的生活中時,也能有同樣的勇氣去面對平凡人生中的種種磨難。
上圖:非洲坦尚尼亞桑吉巴島石頭城裏賣烤玉米的小販。在國外看到這些小販,總會想要拿起相機拍下,但我們是否吝嗇給常去的早餐店店員一個微笑
上圖:新疆喀什高台民居裏的小孩。我們總是急於捕捉旅途中當地小孩的歡樂表情,但是否很久沒有給家裡的小孩一個認真的擁抱
旅行中一件小小的事,總讓人感動、回味許久,許多吉光片羽,在日後某刻想起,或看到照片時,臉上還會露出會心的一笑,但仔細反省,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動也不少,只是我們少了去佇足欣賞的心情,因此我們感受不到,就像結婚已久的伴侶,對於彼此的噓寒問暖過於習慣,而感受不到許多微小舉動或事物所帶來的幸福感。如果我們只能在旅行中,才能得到對事物的感動,那是否太危險了,因為真正的我們,就生活在這麼平凡的食衣住行之中呀。當我走過各地,我期望旅行能提昇我回歸到平常生活時對人事物的感受力,能讓我更懂得珍惜生活中平凡的幸福,甚至讓我去做那個在生活中帶給別人幸福感的人。

上圖:Semuc Champey --Lonely Planet 上說很多人認為它是瓜地馬拉最美的地方,說起來也就是山裏的一條河,但它是保護區哦,台灣這樣的美景有多少? 我們又如何愛惜這些上天賜給台灣的禮物
最後,很多人說去旅行會多很多思考的時間,能讓你面對自己,能幫你找到自己,老實說,到現在我還說不明白,什麼叫做找到自己,也許是因為我本來就已經是想太多的人,所以對這個說法一直很納悶,加上我也覺得,旅行中的生活和現實生活相去甚遠,為什麼我們不能在人生的常軌上找到自己,卻要靠著脫離原本生活,去旅行中才能面對自己、找到自己呢?是否就像在停電的夜晚才會覺得星星特別亮一樣?也許這一點,在我整個漫遊結束時,會有更深入的體悟。對我來說,壯遊,或像我現在這種漫遊,與其說是一種夢想,不如說它只是夢想的一個起點,或許它有機會帶著你找到你真正的夢想!也許到那時侯,我能了解所謂找到自己的感覺。至於那些想透透氣的人呀,不要去找小三,去旅行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
2012/7/14
部落格新風格
上圖:最近天氣這麼熱,一定想往海裏跳吧,跟大家分享澎湖的雙心石滬
這幾天花了一些時間改部落格的版面 ,把我原來的部落格徹底地改頭換面了一番,一方面是希望把原來的部落格主題改了,另一方面之前所用的範本有許多想改的地方,但一直不知道該怎麼去改它。
我是電腦白癡,更是HTML的門外漢,雖然網路上有許多高手分享了一些技法,但那些說明文字對我而言還是很難懂的,所以每一個步驟都得花上很多時間摸索,且不斷地採用試誤法去得到我想要的結果,比如現在這版面首頁上的橫幅slide,也是改了很多次才使它能符合這範本的大小。
當然,這版面還有很多不合我意的地方,但因為有些是原來的小工具中就沒有提供的功能,我想我得研究非常久才能知道是否可以改掉它,大家對這個版面或部落格有任何意見,也請留言給我喔,謝謝囉~~
2012/6/1
原來我們離幸福這麼近

上圖:綠島一角
來新疆之前與親戚昆山公司的員工去了趟普陀山,普陀山在一個島上,整個島就是一大景區。車行過跨海大橋時,許多同事看到海都要瘋了,這情景不僅令我想到零五年的一個經驗,當時也是跟這公司的兩個同事到大連去,當地一個領導招待我們去大連海邊一遊,當時她們也是一看到海就大叫,生在台灣的我們已經習慣與海親近,沒想到這世上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見過海,即使其中一個女孩是成長於蘇北,家鄉離海其實不遠,但平時也沒機會到海邊,現在我在新疆,這個中國離海最遠的地方,想必當地許多人也沒見過海吧。也曾聽說,在美國有很多人一輩子沒出過自己生活的州,哪像台灣人,很多人把每年出國一兩次當做是基本的享受。
四月家族旅行後,我想著要帶美國小堂妹去什麼地方,忽然想到以前去美國時,那裏精美的文具種類不多,即使有也不便宜,正好她回美國後要上大學了,就帶著她去知名文具連鎖賣場,介紹她幾種我比較喜歡的筆和文具等,她好開心呀,後來她回美國前一晚忽然問我能不能再帶她去那個賣場,因為她跟同學分享了她買到的東西,同學也想要,可見堂妹有多喜歡這些小東西,這間最早開店於南陽街的連鎖賣場,我相信很多台北人都不陌生。
不管是透過旅行或工作,有機會到其他地方走走,或跟其他地方的人接觸就會發現,台灣人真的很幸福,很多我們視以為基本生活的一部分,很多我們習以為常大自然的恩惠,到了其他人眼裏,也許可能是很難能可貴的,有時人的幸福,卻是要靠別人的提點才能深刻感受。
2012/5/11
2012/5/7
寫在出發之前:我.一個人的新疆之旅
讓我不祈禱痛苦會靜止,但求我的心能征服它
讓我不祈求黑暗會終止,但求能無畏懼地面對它
讓我在生命的戰場,不盼望同盟,而使用我自己的力量
讓我不在憂患之中渴念被救,但希望用堅忍來得自由
2012/3/26
分享:東京.鎌倉,一個人的私旅行
2012/3/5
2012/2/27
東非行 Day 45: 我不是中國人
2012/1/14
東非行 Day 1&2:台北-北京-坦尚尼亞Moshi

上圖:青少年在山頂覆蓋白雪的吉力馬札羅山前玩著足球。這裏和中美一樣,常可以看到青少年聚在一起踢足球,有時在街道巷弄間甚至看到小孩子把舊報紙紮成一個球踢著玩。
2011/12/17
台灣人的數學比較好?
這次去的幾個國家,也許因為我去的地方都是背包客多的地方,雜貨店密集程度可以說是三步一店,在這些國家都得買瓶裝水來喝,加上時不時坐長途巴士,出發前必得到雜貨店進貨一些乾糧,交易次數多了也發現,即使我給的只是整鈔,很多時侯他們還是得用計算機來算應該找給我的錢有多少。
我的個子很小,但是走路很快,而且已經很習慣一天要做很多事,生活步調很快。去香格理拉玩時,遇到一個導遊,他跟我說,他以前走路就像我這麼快,他的奶奶跟他說,人從出生就一直在走向死亡,每個人的人生也許很不一樣,但起點和終點都一樣,幹嘛走那麼快呢?難道是想早日走到死亡嗎?
這篇文章,我不知道該取名為,"台灣人的數學比較好?",還是"台灣人比較聰明?",就在我要發文前,收到我的進階潛水執照,結果,上面的照片不是我,顯然是潛水中心弄錯了,照說,如果弄錯了,至少可能也是放了同一期其他人的照片,然而卡上的照片是一個我從來沒看過的人。
2011/12/10
The Help
2011/11/30
台灣不是背包客的家?
第一次自助是幾年前到泰柬一個月,主要是在泰國,去柬埔寨幾天看吳哥窟。當時我真的超訝異,不管多小的小鎮,一下大巴士或一出火車站,就有tuk tuk上來拉生意,他們一般還會直接拉你到guesthouse看看,滿意即可入住。
這次來中南美洲,目前已走過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及尼加拉瓜,在這幾國都有很多因應自助旅客產生的行程及交通方式,好像這些國家除了背包客以外沒什麼其他團隊來旅遊,只有在墨西哥和堤卡爾還偶見旅行團。
很多時候會有種錯覺,好像整個小鎮的活動都是在滿足這些背包客的需求,不管語言通不通,小販都能和你做生意。清邁是令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我當時在想,這地方如果少掉旅客,活動人口數應該會少七成吧。所以有一種生活在背包客文化中,而不是生活在當地文化裡的感覺。
Lonely Planet剛發表 2012十個最佳旅遊國家,台灣也入選了,是否能為我們帶來更多旅客還有待觀察,但是平心而論以背包客的觀點來看,台灣便宜的住宿點太少了,我發現多數背包客即使是情侶一起旅行,很多也會選擇住dorm 形式的房間,而不會選擇住雙人房。
背包客倒很捨得花錢在tour上,晚上也都會跟旅館買酒來喝,而且通常不會只買一瓶,加上又買個早餐等等,很多人花在吃喝上面的錢都比一了張床位貴了,也許我們的b&b稍微改變一下經營方式,能吸引更多的背包客來台灣。
背包客比較喜歡的行程,就是一般所謂的 adventure travel,比如泛舟、溯溪、高空彈跳、獨木舟、登山(當然得加上一些特點,比如洗天然溫泉或看農戶揉茶)等,位於地震帶,擁有很多山和溪流的台灣應該很容易發展這些活動,更別說台台灣還是個海島;更重要的是,外國旅客一般很喜歡到原住民部落,而台灣也有很多特色部落活動,如果可以好好發展,也有助提昇當地就業機會。
最後,我遇到的人凡到過台灣的,沒有不想念台灣美食的,我衡量一個地方的食物,除了多樣性外,還有價格帶,各路菜色及各國料理,貴的便宜的都能找到好吃的,這是我最愛的一點,讓我們用食物征服世界吧!
2011/11/16
旅行的意義?
上星期旅館來了很多精彩的人。有個日本女生,已經花近兩年時間走了整個亞洲及歐州,再花半年時間走中美洲,回日本過完新年後再回南美洲,完成環遊世界的計畫。
有一個黑人,住了三四個晚上,我們一直沒有交談,我看他早上醒來還躺在床上時,就已經看著筆電,隨時看到他,都盯著筆電,看他都沒有出門的樣子,好幾次吃飯時間看他坐在床上吃洋芋片,眼睛當然還是盯著電腦,我心裡想說,這人也太奇怪了,出來旅行卻只整天上網。
最後一晚,也許太無聊了,他跑來跟我聊天,原來他是從溫哥華一路騎自行車到Panajachel, Guatemala這裡,已經花了十一個月的時間,還要花上一年時間一路往南到有世界的盡頭之稱的阿根延烏蘇懷亞,難怪他一進旅館就不想動了,一個人在自行車上,連個聊天的伴都沒有,體力、耐力真是驚人。
一個德州人,打算花一年時間從奧斯汀一路騎摩拖車到烏蘇懷亞,才到瓜地馬拉而已,已經爆胎七次了。他把自己拍的影帶配樂剪輯後放上部落格,希望以後可以拍紀錄片。
一對日本年輕夫妻,四月結的婚,計畫花兩年時間環遊世界,他們給自己做了一個非常可愛的網站,先生說,有外國人很喜歡他們的網站,但他們英文不行,只能用日文記載。
還有一個來自肯德基州的美國人,也已經遊走世界各地很長的時間,他的部落格在那個平台點閱率一直名列前茅,他以後想以寫作為生。
上次遇到那個會講四種語言的台灣女生要我想想,我想從這次旅行得到什麼,說來慚愧,我真的就只是想到處走走看看,連去上西班牙文課也只是為了要待一個地方久一點,讓我家人可以寄遺失的文件給我。
晚上常有其他旅人邀我去酒吧喝酒跳舞,或去外面吃宵夜、夜遊等等,而我偏喜歡待在旅舍看看書、上上網,生日那天,那個奧斯汀人問我要不要上街吃飯,我也寧願吃旅館裡的日本餐廳,安安靜靜地聊天,年輕時就很少上pub的我,真的超不習慣那種吵雜的地方,更別說裡面的菸味。
有時我在想,其他旅人會不會覺得我很怪,好像不會特別想跟他們去party,他們倒是對我都很好奇,畢竟一個台灣女生自己旅行,還真的很少見。
這兩年上了張家界、黃山、華山,這次還爬了火山,每次往上爬時難免會心裡嘀咕,幹嘛花錢找罪受,甚至想到要放棄,但每次到山上,看到那景色又覺得很值得,當然,也會想到還好趁年輕時有先來走這一趟。
現在我也還在調整旅行的步調,希望能以一個體力、金錢可以負荷的方式來真正感受各地的文化與生活。現在的我,還說不明白旅行的意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看的地方越多,越加覺得台灣的好,我們真的要惜福啊!
2011/11/12
Day 37: Last day for the intensive Spanish class.
今年學了一點法文,又學了一點西班牙文,腦袋整個要爆炸了,怎麼都不記得以前學英文有這麼痛苦,也不記得小時候怎樣開始學說話、寫字的,好像這是我們生來就俱備的能力。
文字是這麼重要的一個發明,如果沒有文字,就沒有歷史,沒有創作,生活中大概沒有一刻不用到它,它的存在幾乎可以說像空氣一樣,也就沒有人會特別去討論。
這陣子大眾注目的焦點是Steve Job,有人說很幸運跟他生在同一個時代,確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生活中太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事,在它剛開始存在當時,可能都被視為曠世發明,後來就像空氣一樣,被視為理所當然。
別說我們所用的文字,電腦,還是手機,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自由民主,且基本上也還算富裕安康的社會,也是經歷過二二八、白色恐怖、戒嚴時代才形成的。每個時代都有一些人,特別的努力,我們才能過著今天所過的生活。
話說回來,平凡如我們,只要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家庭上的、職場上的,也就是對這個社會最大的貢獻了。
2011/11/11
爸媽給我的生日禮物
我和爸爸共同的嗜好是閱讀。以前家裡有開公司時,一天有七、八份報紙可以看,就逐漸養成閱讀的習慣。我永遠記得一個標題,雖然那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它說台灣是全世界第十三大缺水國,或許因為常接觸這些議題,爸爸和我都很重視環保及資源回收。
這幾年到處飛,已經習慣帶本書上飛機,做什麼事都快手快腳的我,念書的速度也很驚人,以前我一天可以看完全套射鵰英雄傳呢!不過或許速度太快,沒好好吸收那些文藻詞彙,文筆一直沒什麼長進了。
閱讀讓我看見世界,也看見自己,這是爸爸給我最好的生日禮物。
媽媽非常好學,年輕時跟爸爸一起開創事業,因為小時候家裡環境不好,連小學都沒念畢業,她想去念夜校,如果能看書寫字算術,就能多幫爸爸一些忙。二十八、九歲,已經有三個小孩,到夜補校報名,被拒絕,因為其他同學多是十幾歲的年紀,她沒死心,每天白天在公司幫忙,還得做飯,照顧小孩,晚上就去站在教室外面旁聽,過了不知多久,老師說,好吧,你進來聽吧。從此後六年,她一直過著蠟燭兩頭燒的生活,公司生意越來越忙,小孩越來越大,都不曾中斷她的學習。後來,又去我的母校中山國中念補校,還遇到我的老師。
沒工作之後,她通常一學期會報名幾堂社區大學的課,學學日文,學學唱歌,加上去紅十會學手語,去慈濟做義工,有時她還得趕場呢!所以有朋友跟我說,很佩服我三十幾歲還會想學新的語言,看看我媽就知道,真的不算什麼。
有一次她和嬸嬸去上教會免費英語,老師知道嬸嬸沒英文名字,幫她取名叫Rose,她回家後跟我說,這老師好奇怪,給你嬸嬸取名"不見了"(用台語說pan qi),我跟她說,是rose,不是lose。
有時去餐廳吃飯,有什麼好吃的新菜色,她過沒幾天一定會自己做做看。永遠保持學習的熱忱,是媽媽給我最好的生日禮物。
2011/11/10
環遊世界?真的嗎?
我想得先說,我不是"忽然"想要做這件事,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只是以前沒有時間表,我回台灣前,才決定,要花兩到三年時間完成這個心願,做為給自己四十歲的生日禮物,結果因為種種原因,不想待在前公司,所以就先出發了。
年輕時夢想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很幸運地(也許也可說是很不幸地),很早就達成這個夢想,工作幾年,到處遊歷,這個環遊世界的夢想也逐漸成形。也許在我遊走世界的兩年之中,我會更清楚,現在我所想的更下一個夢想該怎麼走,對更下一個夢想,我的熱忱是否沒變,是否一如初衷,是否還有能量去完成它。
這個環遊世界的夢想,想當然爾,遭到向來超級保守的母親強烈反對,不工作賺錢,還要花錢去玩,她完全無法接受。她跟我說,現在是我賺錢的黃金時代,這樣不是很可惜嗎?我完全同意,以我現在的薪水來算,這兩年的機會成本大得令人心疼,但如果這是一件我一定會做的事,越晚做,機會成本只會越大,到時不只爸媽又老了點,我的體力也只會更差,剛好又離職了,就決定早點實現這個夢想。
話說回來,我也跟媽媽說,如果我只是公司裏的一個小會計,而不是一個外商公司的財務總監,那是否就比較不用覺得可惜?這怎麼會對呢?你現在所擁有的,如果變成你不能實現夢想的主要原因,那擁有它的意義何在?我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人己經環遊世界過,也許會有人覺得說這些人多數所做的工作,也許就是暫時沒做了,也不用覺得可惜的那種。如果我要用一個高級主管對住宿的要求標準來完成這個夢想,那可能得不斷地努力工作,最好能做到總經理,那等到我退休,也許就可以luxury的方式四處遊歷,但到那時候,也許對luxury的定義又不一樣了。So, why not doing it now?用我人生最luxury 的時段來完成這個夢想。
慢慢地會發現,擁有的越多,人生的選項越少,賺得錢越多,給自己的限制越多,就像有些人想創業,卻又放不下現在高薪的工作,只能把時間表一延再延,最後,年輕時的夢想就淹沒在更高的職務和薪水中。我不希望有一天,只能寫"一位外商公司總經理的告白"一類的文章。
韓寒寫過一段話,他說我們常會聽到一個對話是,甲跟乙說丙很聰明,乙反問,如果丙很聰明,為什麼他沒有很有錢?說的是社會上那種以數字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觀。我當然知道休息這兩年對我未來找工作可能會有什麼負面影響,但財富如果不能為你的夢想服務,擁有財富又如何?
富有是什麼?自由是什麼?能決定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自由,擁有決定自己該如何生活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富有。(所以我變有錢人了嗎?lol)
有人問我想從這次的旅行得到什麼,我沒想這麼多,但我相信這個答案,有一天生命會教我知道。我選擇中南美洲做為我的第一個目的地,純粹因為這是一個有工作狀態的人最難成行的地方,因為實在太遠了,萬一因故必須暫緩整個環遊世界的計畫,至少也完成了這個部分。
話說回來,這次旅行對我而言,也算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完全不懂西語之外,別提我這嬌小羽量級的身軀要背負超過十公斤,超過我體重百分之二十的行李,就光說住的部分吧,從小就住很大間的單人房,後來還擁有朋友戲稱小豪宅、無比乾淨舒適的公寓(房子住了三年還被說跟新的一樣),出差住得是一晚近八千台幣的service apartment, 現在卻和各國旅人住在四到八人一間的dorm裏,尤其我一向怕吵,不易入眠,又超愛乾淨,現在就算整晚有人進進出出,衣服一件穿兩三天,也習以為常了。
2011/11/8
Day 33: Guatemala traditional food
綠色是酪梨醬,加了一些碎洋蔥、蕃茄及鹽。
一團團黃色的是香蕉泥,內包豆沙醬後油煎而成,當地人喜歡撒一些糖在上面後才吃。
玉米葉包著的是以玉米粉做成的粽子,墨西哥到處都有在賣,甜的裡面包豆沙,鹹的包碎肉沫。
台灣是寶島?光就食物的多樣性來說,就已經夠得上這稱號了。
今天課後活動是烹飪課,煮得是瓜地馬拉的傳統食物,但其實也是其他中美洲各國的家常菜。我在墨西哥及瓜地馬拉都常去逛超市,發現賣的不外乎就那幾種蔬菜、水果:洋蔥、蕃茄、青椒、馬鈴薯、大黃瓜、大蒜、菠菜、橘子、木瓜、鳳梨、蘋果、西瓜、草莓。在台灣如果一家店永遠只有這些東西,應該馬上要倒店了。
街道小吃也就是tacos、熱狗、漢堡、玉米、炸雞或烤雞等,或是和taco皮同一家族,各種不同形式的玉米餅,所用的配料和taco也大同小異,更妙的是,熱狗和漢堡用的配料和taco也差不多,就是洋蔥、蕃茄和青椒。雖然我還挺喜歡吃taco的,但是被台灣美食寵壞的我,是不可能像當地人一樣,三餐都吃差不多的東西還能覺得滿足。
難怪台灣會有所謂的夜市文化,因為我們的小吃實在太多樣了,隨便擺幾樣都可以佔滿一條街:鹹酥雞、滷味(加熱或不加熱)、東山鴨頭、鹹水雞、燒烤、甜不辣、麵線、肉圓(蒸或炸的)、紅豆餅、生煎包、楜椒餅、米粉湯、米苔目、大腸包小腸、紅花香腸、牛肉麵、藥燉排骨、掛包、臭豆腐(油炸、清蒸、麻辣)、各種羹加各種麵,光是我最愛的板條還有分河粉、板條及粿仔條,還有魯肉飯呀,我怎麼會忘了它,也是最愛(最愛的也太多了,笑)。不用去夜市,即使隨便一條巷子,都能找到好幾種不同的小吃。每次去夜市只恨自己,為什麼只有一個小小的胃。
再說甜品,天熱時來一碗挫冰,別說數十種配料,就算只淋上少許黑糖漿,都已經稱得上人間極品,我一直覺得奇怪,為何在大陸及其他華人多的國家,就是沒有像我們的挫冰這種口感的冰,其他國家頂多就是像我們的鑽石冰又或是雪花冰。在上海,有一次我為了找看看有沒有挫冰,在街上走了半小時,那時才真知道什麼是思鄉的滋味,還有一次,是在冬天,忽然好想吃燒仙草,也是遍尋不著。
這幾年我幾乎可以說一直過著空中飛人的生活,知道我每次一回台灣一定會去吃什麼嗎?豆花!!我常開玩笑,最令我生氣的小吃店就是那種,明明做得是肉燥飯,招牌卻寫魯肉飯;明明賣得是布丁豆花,招牌卻給我打著傳統豆花,你如果還要問我有啥不同的話,那真的愧為台灣人了。
至於我的母校週邊美食,最令我垂涎三尺的是小李豬血糕,買完後一路吃著它走到龍潭豆花,人生還有什麼更美好的事可以相比?
Above are all traditonal Guatemala breakfast, huge with many different food, yummy.
I was so surprised that coffee here is not bitter at all. I can drink black coffee everywhere in Guatem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