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山脈的墓士塔格峰與橫臥峰前的喀拉庫勒湖

攝於新疆喀什往塔什庫爾干的路上

桑吉巴島石頭城裏的小孩

攝於坦尚尼亞,東非遊客最盛的小島,桑吉巴島的世遺古城石頭城

雨後,那拉提公路邊,鋪滿油菜花的山坡

攝於新疆北部伊犁自治洲,那拉提往伊寧的公路上

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裏的斑馬

攝於坦尚尼亞,火山口湖形成的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

吳哥窟

攝於柬埔寨

2012/3/26

分享:東京.鎌倉,一個人的私旅行

不久前看到一句頗令人玩味的話,「人生沒有夢想,那很不像樣;夢想沒去實現,那還不一樣。」很幸運地,我身邊一直有許多勇於追夢的人,把他們的故事帶給大家,希望在這個沒有方向感的時代,大家能給這些一直在自己的道路上持續耕耘的人一些鼓勵,所以這星期開始在我的部落格上寫了一些朋友的故事,包括此文:「從小雜誌到小旅行:談「東京.鎌倉,一個人的私旅行」中所提及的洪震宇如何從天下財經主編的身分轉型為地方深度旅行的創意人。

近來台灣的軟實力受到許多肯定,這真的得歸功於許多在各行各業中實踐創新、設計、美學的領路人。翰中是我多年的好友,台大城鄉所、Duke MBA畢業的他,沒有走上一般名校MBA的傳統職業道路,而是一直默默耕耘他的部落格:「美感經濟與風格社會的對話 」2010年曾出版「美學CEO」一書,這本書多次列名各書店排行榜,也被許多權威單位評選為年度好書,有些大學還直接拿它來當教科書。對文學、美學及文創事業涉略頗深的他,如何帶領大家來品味一個人的小旅行呢?點入他的臉書粉絲團相信你不會失望的。

2012/3/20

旅程中的部落客

今天不知為何,忽然想到似乎還沒有寫過這幾個去年11月在瓜馬拉遇到的朋友

World Juorney
是一對日本新婚夫妻寫的部落格。我們碰面時他們才剛開始預計會長達兩年的蜜月之旅,這部落格就是為了記錄這一次的旅程。

2012/3/5

我的初老症狀

旅行非洲後面兩個星期也得空看了一下去年底很紅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不禁也想來分享一下我的初老症狀,我沒上網去查,也許有有和劇裏面重複的,就請見諒了,沒有要抄襲之意圖:


症狀一:臉書或MSN常會出現一些自己看不懂的用語或表情符號。
症狀二:雖然也覺得這次公司聚會年輕妹妹找得那家餐廳不錯吃,但是下次和朋友聚會,還是又選了自己常去的那一家。

2012/2/29

東非行 Day 47:最勇敢的旅人



上圖:自行車環遊世界三年的日本人

2012/2/27

東非行 Day 45: 我不是中國人

如果有個中國人用英文問你:Are you Chinese? 你會怎麼回答,昨晚有個中國人就問了我這個問題,我居然絲毫不猶豫地就回說:No, I am Taiwanese。這種情節在國外旅行時還滿常上演的,只是通常問話的人是其他國家的人,而非中國人。通常在國外旅行遇到的中國人都會很”自以為是”地說”你打台灣來的呀,那我們是一家人呀”,我不知該如何回應,有時就只笑說:”對呀,我們都是地球人”。不過這個中國人對於我這種不算友善的回答也沒在意,稍晚他看到我一直在抓癢,整條腿已成了紅豆冰,還自己去拿了一個蚊香來給我,跟我說點了它晚上就不會有蚊子了。 今天又從Livingstone坐了七小時巴士回到Lusaka,因為這裏才有班機回台灣,從Livingstone出發的班機全是在南非轉機,現在南非規定即使只是轉機也得要有visa,所以就不能走那個路線了。晚上又住回上次住得那間Lusaka Backpackers Hostel,上次住這時發現廚房裏前人留下的調味料很多,因此就不想再去試別家hostel了,兩天後就要回台灣,自己煮飯比較省囉。 晚上煮飯時遇到兩個日本男生,他們已經旅行長達三年的時間了,日本背包客很多,而且常一旅行就兩三年,真令人羡慕。兩個人各自都在中國待過好幾個月,也學了一些簡單中文,一知道我是台灣來的,就一直想辦法講一些簡單中文,拿我當成練習的對象。他們比我早用完餐,就開始先洗他們的鍋子、碗,後來看見我吃完了,把我的盤子等也拿去一起洗了。 之前一直是和一個男的朋友一起旅行,後來他去了辛巴威,我沒去成,這幾天就落單了,果然女生一個人就常會得到別人的照顧,有人主動拿蚊香給你,剛才買完菜走回hostel還被一個人搭訕,現在居然還有人主動幫我洗碗,真棒。不過話說回來,我下午才因為是自己一個人旅行而吃虧。 從Lusaka巴士站想搭計程車到hostel,有個人開價25000當地幣,我說,同樣距離上星期我才付10000元,他說好,就帶我走向一台計程車,而那台車的司機座位上已坐了一個人,那人指著司機跟我說 ”he is my brother” ,我當時還沒想太多,也沒有察覺什麼異狀,但是到了hostel時他居然耍賴,硬是要我付25000,又一直說我不誠實等等,還要脅我如果不給他25000,他要把我再載回巴士站,司機都已經跟他說,拿了10000就走人吧,他還是一直盧我,最後是hostel的人出面來跟他們吵架,最後付了15000了事(約合台幣90元,但其實只有台灣不會跳錶的距離,如果不是背著重物,我也不會坐計程車)。後來hostel的人跟我們說,車站很多那種人,他們去巴士門口拉人,但他們其實不是司機,所以他們都是拿高價才去跟司機分帳。 不過整件事最令我不爽的是,這個人說了好幾次,這裏不是中國,25000很便宜,我在想如果是一個中國人聽到他一直強調這句話,應該會想要海扁他一頓吧,因為中國人大概會覺得:你們這種國家,一個首都都市化水準也不過跟我們三級城市差不多水準,憑什麼以為你們比我們中國強,物價應該比我們高?我在中美旅行時,也遇過跟小販殺價時,小販會說,”this is not made in China, this is much better”(事實上當然沒有better啦),可見中國製造,已經和低價、低品質畫上等號,而中國似乎就是可以隨便被殺價的地方,連這些其實比中國落後許多的國家,講到中國,都有點語帶貶抑的感覺。 拿蚊香給我的那個中國人是和一個團體一起來的,後來跟那團的另一個大叔聊天才知道,他們是來這裏修鐵路的,因為現在是雨季,目前正修到的那一段,水積到膝,沒辦法再工作下去,才會來這裏玩。他們得在這裏待上四年才能建設完整條鐵路。我記得尚比亞的平均失業率高達三、四成,自己國內有那麼多人失業,為何還從中國找來那麼多工人,真是不懂。我不知道是否因為這樣,當地人才會以為中國的經濟比他們差,但也可見中國人的宿命幾百年下來似乎沒什麼變,有錢賺的地方就有願意離鄉背景的中國人,不禁又想起了從北京飛來非洲的班機上遇到的那群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