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8

學佛筆記(三):人生的主宰者是恐懼?

為了分享之前上課或讀書的一些經驗,把這兩年臉書上相關的PO文再看了一下,也看到自己一路走來學習、思考的脈絡,真的很有趣,看看下面這篇2012年底的分享,算是第一次比較大篇幅的分享,其實我口袋中的故事很多,不過我覺得先回顧一下過去的思路有其必要性,我總是說我的腦子很僵硬,以前看到佛書裏很多故事會覺得有點扯,或有點怪力亂神,但又為什麼還是會被佛法所吸引,甚至花了大半年上了各種課呢,就在於撇開那些故事不談,很多書裏或老師所講的事,如果反覆去思惟,會發現真的有那麼一些道理,這種思惟在修行裏是非常重要的,學佛就是要聞、思、修,沒有思考,沒有觀修,這些事不會對我們的行為有太大的影響,往往就可能是讀了一百篇無常的小故事,但還是沒有把無常放在心上。

(以下舊文)
最近開始看佛學入門的書,一開始就提到多數時侯主宰人類行為的是人們的負面情緒,乍看到這說法時,我有點不以為然,可能因為我不覺得自己是這樣子的,但後來我想到,從我決定旅行到現在,常常都有人問我,難道你不擔心一直旅行會定不下來,比如說可能就真的會找不到對象,結不了婚,也有人問說,難道你不擔心你年紀越來越大,之後想生小孩生不出來,又或者問我擔不擔心以後找不到工作,或放了長假之後以後無法回到正常的工作環境下生活等等。

這就好像之前我曾分享過,瑜伽大師艾揚格說得話,人們總是不斷地在憂患、籌畫未來,而不能活在當下,說起來也是因為恐懼的關係吧。當然主宰人們行為的負面情緒不只是恐懼而已,還有嫉妒、仇恨等等,但是我想一般情況下,恐懼的成分最多(原文是fear ),比如爸媽從小都會教小孩,你們不好好念書的話,以後只好去當工人之類的話,或像我媽從十年前就開始會說你不快結婚的話,以後會嫁不出去,老了變孤獨老人等等。

後來再想到很多生活中、職場上的事情,忽然覺得佛法書這麼說還真沒錯,多數人的本心被世俗的觀念所蒙蔽,以為該這樣、那樣,不然就會怎樣,又或者為了怕什麼事發生,就只好這樣、那樣做。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書「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裏面提到「另一個自己」的概念,說得也是我們忘了自己的初心,老是讓另一個自己來恐嚇自己,該這樣或那樣的生活,忘了聽自己心裏的聲音。

佛法基本概念裏講「無常」,說得不僅是人永遠不知生命何時結束,更重要的是世間萬物時時都在變,雖然佛法這觀念主要是希望大家認識無常後,會想要修行、脫離在六道中輪迴的命運(註一),不過我倒覺得把無常這麼看吧,就是因為無常,我們要珍惜每一天,想做的事要去做,要活在當下,不要因為種種恐懼而不去做我們真正想做的事,或真正值得做的事。但問題來了,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是什麼....(慘,相聽自己的聲音卻發現它沒聲音)

每個人都有佛性,或是瑜伽說的神性,不管佛法、瑜伽都是在講如何管理心,講人生最終目標是自由(liberation),這兩種哲學講得自由是指脫離輪迴,但我覺得講那未免太遠,但是我還滿能認同"自由"這一點的,不知為何我好像很小就覺得人要真正的快樂,就是要自由,對我而言自由是能做自己心的主人(難怪偶而都遇到有人說我有佛性,雖然明明我就一直沒有宗教信仰),但要學會管理心,讓它自由並沒有那麼容易。比如說一個做爸媽的,怎麼能不執著追求小孩的幸福,所以佛法就有了空性這關念(註二)....你以為是幸福的事,有可能不是那麼一回事…the budhha says, everything we see, we feel is all disturbed by our mind… 這半年來陸續看了好多書,最後都串在一塊,很有趣。

(以下新增的註解)
註一:這裏跳太快了,大家先估且理解為,因為外在事物多具有無常的性質,如果要真正長住的心靈安樂,必須要向內發展,佛法就是調伏內心的方法
註二:這裏跳得更快了,各位就估且理解為,如果我們能認清楚事物的真實面貌,我們人生的priority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
想知道更多我的故事嗎? 到「漫話‧嬉遊‧記」的臉書粉絲團來幫我打氣吧~~

0 意見 :